女职工哺乳时间规定是怎样的
由于女职工的身体的特殊性,因此我国专门规定了女职工是可以享有一些权力的,比如产假和生小孩后享有一定的哺乳时间,那么您知道女职工哺乳时间规定是怎样的吗?我们下文做了解答,您可以阅读做一个了解。
一、女职工哺乳假时间规定有哪些
哺乳假是指妈妈在宝宝出生后的一年,在工作日内,每天有两次0.5小时的授乳时间,每天合共1小时,两次可一起用,也可以分开用。按国家哺乳假规定,哺乳假的工资,均按本人基本工资加职务岗位津贴、省直补贴的80%发给,而且不影响晋级、调整工资并计算工龄。
为了维护女职工的合法权益,保护女职工在生产劳动中的安全和健康,推动计划生育,促进优生优育,提高民族素质,国家制定了女职工哺乳假的规定。具体如下:
女职工符合计划生育规定分娩,产假期满后抚育婴儿有困难的,经本人申请,领导批准,可请哺乳假。
1、生育第一个子女并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哺乳假6个月,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照发(发至子女满14周岁)。
2、生育第二个子女,哺乳假3个月(按计划生育条例允许生育第二个子女的)。
3、有条件的单位,也可给独生子女的女职工哺乳假一年(包括产假),哺乳假期间工资照发,但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不发。
产假期满,经本人申请、用人单位批准,可以请哺乳假至婴儿满一周岁。对哺乳未满1周岁婴儿的女职工,用人单位不得延长劳动时间或者安排夜班劳动。
二、女职工产假待遇是怎样的
1、正常情况
正常情况产假98天(产前可休15天)。生育保险累计缴费满一年以上,享受生育津贴、生活补助等;不符合领取生育保险待遇条件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女职工本人上年度平均工资支付其法定产假期间生育津贴,并按照《福建省企业女职工劳动保护条例》第十四条第二款规定支付女职工生育相关费用。
2、非正常情况
难产增加15天,多胞胎生育,每多生育1个婴儿,增加产假15天;怀孕未满4个月流产,15天;怀孕满4个月流产42天;晚育并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135天~180天。男方照顾假为7天至10天计算为劳动时间。
产前检查时间,按需休息时间怀孕7个月以上,工作时间内应安排休息1小时。
三、产前假待遇是怎样的
怀孕7个月以上,经本人申请、用人单位批准由用人单位按不低于生育津贴的60%的标准支付,并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对怀孕7个月以上的女职工,用人单位不得延长劳动时间或者安排夜班劳动。
四、女职工其他假期有哪些
绝育照顾假。5天至7天计算为劳动时间,其中 男25周岁、女23周岁以上结婚为晚婚,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晚婚的,婚假为15日。一对夫妻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生育第一个子女为晚育:晚婚后怀孕生育;女方24周岁以上生育;男方30周岁以上生育。
由于种种原因,有很多的女职工在怀孕的时候不能享受的她们应该享有的权利,这时候就需要拿起你们的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利益,如果想要对这方面有进一步的了解或者帮助的话,请联系我们网的律师。
·经济补偿金月工资计算标准如何确定
经济补偿金月工资计算标准如何确定计算经济补偿金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指的是按劳动者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12个月正常工作期间平均应得工资计算,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各种补贴和津贴、......
·工程发包法律法规中发包,承包需要什么条件?
工程发包法律法规中发包,承包需要什么条件?在当下社会建筑行业中,由于工程量过大或者比较复杂,原公司开展的建筑工程会发包给承包方,承包方与发包方签订协议完成发包工程这一过程,那么在......
·劳动监察大队投诉程序怎么走
劳动监察大队投诉程序怎么走一、劳动监察大队投诉程序怎么走先要到当地的劳动部门举报,再拿出用人单位侵犯你的相关证据,写成投诉文书递交劳动部门。受理范围,凡属本区管辖的企业、事业单......
·离婚中一方丧失劳动力可以不给抚养费吗?
夫妻双方在办理离婚手续时,会约定子女归谁抚养,没有拿到抚养权的一方应该按月支付抚养费。具体抚养费的金额及支付方式,双方可以在离婚协议中约定好。通常情况下,一方不得无故拒绝支付抚养费......
·协商解除劳动合同补偿金是否支付
协商解除劳动合同补偿金是否支付双方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需支付经济补偿金。协商解除劳动合同,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完全自愿的情况下,经过平等协商,达成一致提前终止劳动合......
·劳动争议人民法院的受理范围是什么?
劳动争议人民法院的受理范围是什么一、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发生的下列纠纷,属于《劳动法》第二条规定的劳动争议,当事人不服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作出的裁决,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人民法院应......
·劳动争议仲裁主体有误怎么办
劳动争议仲裁主体有误怎么办一、劳动争议仲裁主体有误怎么办可以提出异议。单位主体或劳动主体有问题,就是被告的单位、劳动者不是劳动仲裁的受理范围,相对应的法律依据如下:《劳动合同法......
·一、试用期开除员工需要赔偿吗?
一、试用期开除员工需要赔偿吗?试用期内,如果劳动者不符合岗位的要求,用人单位提出解除双方劳动合同。不需要支付劳动者补偿或赔偿;试用期内,用人单位依据《劳动合同法》46条规定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