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法律入职签劳动合同吗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公民更加关注自身权益的保护,在平时的生活中,人们会参与到工作中去,用自己的劳动来获得报酬,根据我国法律的规定,入职的时候需要提供自己的相应证件和材料,进入公司应该明确双方的权力和义务,那么入职签劳动合同吗?我们来了解下相关内容。
一、入职要签劳动合同吗
入职需要和公司签订劳动合同,这样才能更好的维护自身权益。
公司应在员工入职起一个月内与员工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并且在签订合同时约定试用期。
若没有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应从第二个月起支付员工双倍工资。
不签劳动合同会有一些不利的影响。
《劳动合同法》的施行对原来的劳动用工制度将产生一些重大的转变。企业要及时转变用工观念、理顺劳动用工制度,避免发生不必要的纠纷。在过去的企业用工中,经常存在不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情况。《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第十四条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视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按此规定,企业用工不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将承担非常不利的后果。《劳动合同法》虽然规定非全日制用工可以不签订书面劳动合同,但长期使用的非全日制用工,还是签订书面劳动合同为好,以免引起混淆。
二、如何订立劳动合同
(1)订立前的知情权劳动者在订立劳动合同前,有权了解用人单位相关的规章制度、劳动条件、劳动报酬等情况,用人单位应当如实说明。用人单位在招用劳动者时,有权了解劳动者健康状况、知识技能和工作经历等情况,劳动者应当如实说明。
(2)劳动合同的文本与文字劳动合同文本可以由用人单位提供,也可以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共同拟订。由用人单位提供的合同文本,应当遵循公平原则,不得损害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劳动合同应当用中文书写,也可以同时用外文书写,双方当事人另有约定的,从其约定。同时用中、外文书写的劳动合同文本,内容不一致的,以中文劳动合同文本为准。劳动合同一式两份,当事人各执一份。
(3)劳动合同的主要条款劳动合同应当具备以下条款:
(一)劳动合同期限;
(二)工作内容;
(三)劳动保护和劳动条件;
(四)劳动报酬;
(五)劳动纪律;
(六)劳动合同终止的条件;
(七)违反劳动合同的责任。劳动合同除前款规定的必备条款外,当事人可以协商约定其他内容。
劳动合同必备条款不全,但不影响主要权利义务履行的,劳动合同成立。
根据我国法律的相关规定来看,入职的时候是应当签署合同的,如果没有签署合同第二个月起应当支付员工双倍工资,签署劳动合同是为了注明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对员工而言就有了相应的保障,也会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麻烦,所以在平时工作中还需要多加注意。
·不得解除劳动关系的情形?
不得解除劳动关系的情形有哪些1.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未进行离岗前职业健康检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应当......
·工商局多少金额会立案
具体案件要看具体的金额,没有统一标准。存在涉嫌违反工商行政管理法律法规或规章且相关法条设定了行政处罚的行为。此因素最为关键。经初步调查证明存在违法嫌疑时,才应当立案;经初步调查有确凿......
·工程验收包括哪些阶段
?
工程验收包括哪些阶段?一、工程验收包括哪些阶段1、检验批验收阶段:包括隐蔽,也是分项工程验收,由专业监理工程师签认。2、分部工程验收阶段:该分部内所有分项工程的质量保证资料、质量......
·辞退员工管理与辞退赔偿协议的写法是什么
辞退员工管理与辞退赔偿协议的写法是什么?辞退员工补偿协议书甲方:乙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经甲方与乙方协商一致,双方同意解除劳动合同......
·十级工伤赔偿标准是怎样的?
一、十级工伤赔偿标准是怎样的1、十级伤残,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为7个月本人工资。2、本人工资,是指工伤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前12个月平均月缴费工资。本人工资高于统筹地区职工......
·劳务派遣合同的特征有哪些
劳务派遣作为当前一种比较新的用工方式,将实际的用工单位与用人单位分离开,这样做其实是有一定好处的,能够在用工单位需要的时候及时的补上劳动者,同时也不需要长期的负担劳动者的劳动报酬。......
·用人单位给劳动者调岗应遵守什哪些规则?
用人单位原则上具有劳动用工自主权,但是对劳动者调岗应当依法进行。首先,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变更劳动合同约定的内容。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中明确约定用人单位可以进行......
·职工追诉加班工资可以吗?
职工追诉加班工资可以吗?可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