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解除的经济补偿金如何计算
当劳动合同中约定了具体的期限的,那么就是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这就是我们在工作中最常见到的劳动合同。通常单位在解除这样的合同时,可能会涉及到补偿的问题。那么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解除的经济补偿金如何计算呢?详细内容请从下文中进行了解。
1、解除劳动合同对劳动者对劳动者的经济补偿金,由用人单位一次性发给。
2、 用人单位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工资的,以及拒不支付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工资报酬的,除在规定的时间内全额支付劳动者工资报酬外,还需加发相当于工资报酬百分之二十五的经济补偿金。
3、用人单位支付劳动者的工资报酬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要在补足低于标准部分的同时,另外支付相当于低于部分百分之二十五的经济补偿金。
4、经劳动合同当事人协商一致,由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根据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年限,每满一年发给相当于一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金,最多不超过十二个月。工作时间不满一年的按一年的标准发给经济补偿金。
5、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经劳动鉴定委员会确认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而解除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按其在本单位的工作年限,每满一年发给相当于一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金,同时还应发给不低于六个月工资的医疗补助费。患重病和绝症的还应增加医疗补助费,患重病的增加部分不低于医疗补助费的百分之五十,患绝症的增加部分不低于医疗补助费的百分之百。
6、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由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按其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工作时间每满一年,发给相当于一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金,最多不超过十二个月。
7、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原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当事人协商不能就变更劳动合同达成协议,由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工作时间每满一年发给相当于一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金。
8、用人单位濒临破产进行法定整顿期间或者生产经营状况发生严重困难,必须裁减人员的,用人单位按被裁减人员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支付经济补偿金。在本单位工作的时间每满一年,发给相当于一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金。
9、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后,未按规定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的,除全额发给经济补偿金外,还须按该经济补偿金数额的百分之五十支付额外经济补偿金。
10、经济补偿金的工资计算标准是指企业正常生产情况下劳动者解除合同前十二个月的月平均工资。
单位要想解除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必须要满足法律规定的情形才可以,否则的话就要对劳动者作出经济补偿,而具体关于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解除的经济补偿金计算的内容,我们已经在上文中作出了讲解,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单位在哺乳期能解除劳动合同吗
单位在哺乳期能解除劳动合同吗员工处于哺乳期也是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但是要注意方式,员工本人辞职是可以解除劳动关系的。员工有违纪,符合《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的情况,单位可以辞退员工......
·建筑工程质量事故处罚标准是什么?
建筑工程质量事故处罚标准是什么?质量问题是如今关注比较多的话题,建筑物的质量问题对人身安全的威胁性很大,因此人们非常担心很多建筑物的质量是否合格。买楼房的考虑因素就包括楼房建造质量......
·额骨粉碎性骨折工伤能赔多少钱
工伤,在工作中并不少见,尤其是对于体力劳动者而言,工伤发生的频率可能略高于其他劳动者。众所周知,工伤的赔偿问题一直是工伤问题中的难点,其主要依靠于工伤鉴定的等级。那么,额骨粉碎性骨......
·烫伤工伤鉴定等级是依据疤痕的大小吗?
生活本就有太多的无奈,为了生活人们都在不停的工作没命的工作,没日没夜的劳动着,当今社会有很多的工作形势,有上班族、工人等等。每个的工作环境也都大不相同,又吹着空调敲着键盘的,又在烈......
·员工请病假是否会扣工资员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治疗期间
员工请病假是否会扣工资员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治疗期间,在规定的医疗期间内由企业按有关规定支付其病假工资或疾病救济费,病假工资或疾病救济费可以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但不能低于最低工......
·员工和企业发生劳动关系要有法律保障
员工和企业发生劳动关系要有法律保障,劳动合同就是这个法律保障的法律手续,两者之间建立起来契约关系,既是维护员工的合法权益,又是企业正常管理和正常运转的需要。一般情况下,每个企业都有......
·涉及到员工辞退的会计处理有哪些问题?
涉及到员工辞退的会计处理有哪些问题?(一)辞退补偿的企业所得税方面。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支付给职工的一次性补偿金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问题的批复》规定,企业对已达一定工作年限、一定......
·试用期员工自己主动离职公司要补偿吗
试用期员工自己主动离职公司要补偿吗试用期员工自己主动离职公司要补偿吗?下面本站我们就为您详细介绍。一、试用期员工自己主动离职公司要补偿吗?不需要支付,《劳动合同法》规定,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