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公益岗可以随时辞职吗?
一、公益岗可以随时辞职吗?是可以的,但除用人单位有严重违法的情况外,任何单位、任何岗位都不能随便辞职。公益性岗位只是岗位的性质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但不影响与用人单位之间建立劳动关系的法律性质。公益性岗位的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也应当签订劳动合同,并按劳动法的规定享有劳动权利、承担劳动义务。另外,公益性岗位除了要遵守《劳动合同法》的辞职规定外,还应当遵守公益性岗位录用合同对于辞职的有关约定。公益性岗位不能随便辞职,相反公益性岗位的辞职比普通员工的辞职会受到更多的限制。二、辞职的步骤第一步写辞职信这是必须也是最基本的一步,辞职信和应聘信一样,都应有一定的格式,而一封合格的辞职信一般必须包括以下内容:离职原因、离职期限、工作的交接、向公司表示感谢的礼貌用语。也可以再加上一些个人的意见和建议,推荐合适的接班人等内容,但措辞和语气一定不能过激,以免白纸黑字上留下对你不利的“案底”。第二步和主管详谈这是离职过程中最重要的一步,你的离职请求是否能够得到批准和支持,关键还得看这一步。在和主管详谈之前,必须准备好离职的充分理由。如果你平时的工作表现还不错,或者是公司的骨干力量,那么在谈话中主管很可能会挽留你,而你必须用得体的语言去应对,想方设法表明你的立场,并坚持自己的初衷。切忌不辞而别,那是极其不负责任的行为,会造成非常不良的影响。第三步交接工作在和主管谈妥了具体离职意向并征得同意之后,就应该开始着手交接工作。在公司还没找到合适的接替者的时候,你应该一如既往地努力做好本职工作,站好最后一班岗。而即使在接替你的人来了之后,你仍必须将手头的工作交接完毕才能离开公司,以尽到自己的最后一份责任。第四步人事手续决定离职之后,会有一系列人事手续要办,一般来说是由原单位开出退工单,并将你的档案转出。另外还有你的养老关系和房屋公积金等等也需要一并转移。假如你已经找到了新单位,那么只要将原有的劳动关系转到新单位即可,假如你是待业或者出国等等,那么就必须咨询有关部门后妥善处理,以免将来你需要用到这些关系的时候发生不必要的劳动纠纷。第五步按正常途径来,走的时候要开离职证明,有些公司招聘的时候要看你的离职证明的。第六步在辞职前,你就应当做一个有心人,平日就做好业务知识管理。将每项业务的程序与必要技能,都用文字记录下来,储存在档案或电脑里,这样离职时才可以移转出去。这种做法不但有利于接替者,对你也有好处。任何业务或经验,若不能够加以整理、记录,很难转化成个人财富。这种积累是可以重复使用的,更是在公司内持续升迁,或取得外界机会的必备条件。综合上面所说的,任何岗位只要建立了劳动关系,劳动者在不如意的情况都是可以辞职的,只要按照劳动法正确的流程走就可以离职,从而也不承担任何的法律责任,所以,遵守《劳动法》就是为了保护自己,同样也是不会承担任何的法律责任。
·公司可以私自调查员工的犯罪记录吗?
公司可以私自调查员工的犯罪记录吗?一、公司可以私自调查员工的犯罪记录吗公司不可以私自调查员工的犯罪记录。根据相关规定,国家建立并逐步完善犯罪记录制度,人民法院负责通报犯罪人员......
·施工合同乙方违约责任有哪些
施工合同乙方违约责任有哪些一、承包方的违约责任第一,工程质量不符合合同规定的,负责无偿修理或返工。由于修理或返工造成逾期交付的,偿付逾期违约金;第二,工程交付时间不符合规定,按合......
·劳动法关于公司辞退员工的条款是怎样的?
劳动法关于公司辞退员工的条款是怎样的?一、劳动法关于公司辞退员工的条款是怎样的?《劳动法》第二十四条 经劳动合同当事人协商一致,劳动合同可以解除。第二十五条 劳动者有下列情形......
·一次性工亡补偿金如何分配?
一次性工亡补偿金如何分配?1、根据《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二条:“遗产是自然人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依照法律规定或者根据其性质不得继承的遗产,不得继承。”虽然工亡补助金也是公民死......
·工伤认定超期之后要怎么处理?
我们首先必须明确,在有效的时间里,申请工伤认定是必须的。并且一旦超过时效,造成的后果较为严重。工伤认定超期会丧失工伤认定的权利,无法取得工伤保险,也就是不能享受工伤保险待遇。为此,......
·家庭主妇的误工费应该怎么进行计算家庭主妇为家庭提
家庭主妇的误工费应该怎么进行计算家庭主妇为家庭提供的劳动也是有经济价值的,她从事的家务对于其他正常务工的家庭成员是有支持和保障作用的。其无法正常从事家务,其连锁反应是,丈夫和孩子都......
·劳动合同法签订有什么规定?
劳动合同法规定了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的有关问题,比如试用期的约定、劳动合同年限的有关约定以及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权利义务等等,为的是保障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下面我们就......
·适用“双倍工资”的范围
适用“双倍工资”的范围我们说只有符合法律规定的,适用劳动合同法调整的才可以“双倍工资”。这个适用范围在《劳动合同法》第2条“适用范围”中有明确的规定,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